從本篇開始,我們將討論關於「真實世界」的線索,本篇先討論「夢境」。
我們每個人都曾做過夢,有的人每天睡覺時都會做夢,有的人偶爾會做夢,有的人曾經做過預知夢(夢到的事在未來發生了),有的人在夢中可以和死去的人說話,有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境,有的人清醒時也可以做夢(清醒夢,Lucid)。
在科學上,我們對夢的了解非常有限,為什麼有時會做非常真實的夢?為什麼有時夢到的場景和現實世界完全不相干?
以上這些,如果要下結論說「夢境只是頭腦想像出來的」,似乎無法完全解釋。
但是如果整個「現實世界」也是頭腦想像出來的,那就完全可以解釋了。
大腦其實是宇宙投影機
科學上說到,絕大多數的人只用了大腦的5%~10%,好像代表大部分的人的大腦都未開發。
但是其實也可能是我們根本都用錯方式了,其實大腦不是拿來背東西、算數學的。
我們的科學著重於左腦,而對右腦的功能了解不多、或是刻意忽略。
但是,在近期發展的虛擬實境 (VR)技術,例如我們可以進到虛擬的遊戲中,站在一棟虛擬城市、虛擬房子、虛擬房間中,我們可以到處移動,因為電腦程式記錄了我們在虛擬世界中的位置(座標),我們可以透過遊戲提供的移動方式,改變我們在遊戲中的位置。
這有可能和我們實際所處的世界,所使用的技術,是具有相關性的。
夢境是更加完整的世界
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一直想不通的問題,洗澡或做夢的時候就想通了。有些人善於利用睡眠來整理所學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都說明我們在做夢的時候,能夠將許多思想的元素,重組成為它們本來應該有的樣貌。
我們通過睡眠來補充心靈能量,讓身心獲得休息。而當身體狀態良好時,睡著時會做夢的機會增加,甚至大部分的睡眠時間都在做夢。
做夢,就像是在潛意識之中遊歷,而潛意識又是什麼呢?
如果說小朋友玩堆積木,堆好的城堡就是我們的顯意識,也就是顯現出來的現實世界。那麼潛意識就是還沒堆好的積木、還在構想之中的圖像等等,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的量子場域。
所以我們做夢夢到的劇情,有時候在現實世界並沒有發生,也就是說,有時候雖然我們在夢境中體驗到了,但是它並沒有變成現實世界的劇情。這表示在夢裡我們可以多體驗到很多事情。
因此,睡夢中的意識就像是一個能量池,供我們補充所需的能量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場域。
世界是如何產生的
科學告訴我們,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更具體的說,宇宙原本是一個點,一個包含整個宇宙的點,由於密度太高而爆炸,所有物質往外噴發,於是形成我們所看到的星星。並且刻意避開了與神/造物主相關的可能性,認為宇宙的生成、地球上具有生命、並且只有地球有生命等事件,都是隨機產生的(雖然機率小的非常誇張)。
而從印度的教導我們會了解到宇宙是全息 (Hologram)的,也就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概念,宇宙是由能量組成的,而能量就是波、振動(所有東西都在振動),而所有東西都帶有訊息(訊息也是能量),即使是一粒沙子、一個小小的細胞,都帶有完整宇宙的資訊,這就是全息的含義。
(古老的吠陀梵語大師們傳授的Nada Brahma - 宇宙是振動 (The universe is vibration)。
振動場是所有靈性體驗的真實根源。
通過內觀產生初始的嗡嗡聲,稱為阿卡西 (Akasha),又稱因陀羅寶珠網、天籟之音,歷史上有上千種不同的名稱,它是所有宗教的共同根源,是我們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連接。
在吠陀教義中,阿卡西 (Akasha)就是空間本身,空間中包含其他元素,所有存在物體都同時產生振動,兩者是不可分開的,相對於氣 (Prana)的陽性能量來說,阿卡西 (Akasha)能量屬陰性。
只要濕婆 (Shiva)一直起舞,世界就會繼續發展和變化,否則將崩潰回到虛無。)
全息的含義(整體包含著個體,而個體也包含整體),在「靈魂覺醒與生命體驗」中,我們曾用碎形(分形,Fractal)來描述。
(Mandelbrot Fractal的碎形(分形),被稱為是上帝的指紋,你現在看到的是自然創造的藝術品,如果你把Mandelbrot的圖形用某種方式轉換,看起來就像是印度教的神或佛。)
在我們的數學上很可能已經找到線索,關於如何用一條規則,建立出五花八門的宇宙世界的。並且從碎形的解析,我們也可以了解「每個人都帶有神的特質」是什麼意思,從碎形上看,我們跟神並沒有什麼不同,萬物與眾生也是。
世界只是一場夢的線索
除了在<2-1. 真實世界的樣貌 (1) - 看不見的控制>中談論到的催眠師的例子以外,其實還有一些線索,可以讓我們理解到這「現實世界」的不真實性。
首先,如果這「現實世界」是真的,而我們的科學教導我們的,都說世界的變化和我們的內心是無關的,那麼你就不可能靠你的內心去影響你的世界、以及整個世界。
那麼,反過來說,如果你可以單純靠內心的想法、靠內在的功夫,去影響自身觀測到的世界,或是影響「現實世界」,那不是很奇怪嗎?這和我們已知的知識都是衝突的。
1. 眨眼: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我發現眨眼的真正目的是防止人看到真相(水流),也就是說,當我放鬆、意識模糊的時候,開始看到空間在飄、在流動時,就會很頻繁的眨眼,而一眨眼就會使在飄、在流動的狀態消失。
那麼,我有幾次就嘗試忍住不眨眼,確實可以撐個幾秒,多看到一些流動,但是眼睛會很強烈的要把眼皮放下來(如果平常刻意不眨眼則不會)。
(新楓之谷 - [Glory] Cernium劇情也有提到相關線索)
2. 多重人格者的存在:《幽遊白書》中有個S級的人物仙水,他有7個人格。而在「現實世界」中最有名的多重人格者是美國的比利,協助治療的心理醫師發現他總共有24個人格(書名叫《24個比利》)。
具有多重人格的人,原因通常是忍受超過自己所能忍受的痛苦而產生的,將自己的記憶封存起來,而以另一個意識來使用同一個身體。而所謂另一個意識是誰?則有很多可能性,例如記憶清空的自己、前世的自己(有著無法解釋的特殊經歷)、被其他靈魂使用等。
雖然多重人格在心理學上被當成不正常的存在,但是卻也產生許多現在科學所建立的世界觀無法解釋的問題:靈魂是否存在?體驗到超常的痛苦就能換人的話,換人的機制是如何產生的?
3. 看到幻覺的人:《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美國電影,描述約翰·納許 (John Nash)的一些特殊經歷(在賽局理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他能夠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人物,並實實在在的與他們交談、接觸,但是卻被當成精神病人看待,在治療之後,那些人物也沒有消失。
4. 瀕死體驗:經歷死亡過程之後又活過來的人,這樣的例子累積起來也相當多,並且他們的經歷常常具有共通性,例如可以看到自己的全身、像浮在一個房間上看到自己躺在床上等,甚至可以看到更多,可以看到房間以外的其他場景:
(影片提到一個瀕死體驗者對護士說醫院樓頂上有一隻紅色的鞋,後來護士不小心去了樓頂(樓頂平常是禁止進入的),證實了瀕死體驗者真的看到了)
(影片提到另一個瀕死體驗者能夠感覺到周圍空間的環境,能夠瞬間移動到想看的人身邊,並且能做時間旅行,並且解開了小時候的未知之謎:在河邊玩的時候,不知道誰喊了「危險」,救了他和他姐姐 - 原來是長大後的自已回到過去救了自己)
5. 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指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普遍在人們的記憶中造成錯亂,而這樣的例子卻經常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發生。
最有名的一個例子是1963年美國甘迺迪總統被暗殺的事件,除了被暗殺的年份錯亂(1963變成1969等其他年份)之外,總統座車的人數(4人變成6人)、車上的人也都與大家記憶中的不同(多了德州州長夫婦),被暗殺的人也從只有甘迺迪,變成甘迺迪加上德州州長。
網路影片:甘迺迪遇刺案出現了曼德拉效應
(影片中清楚提到有許多證據可以證明,歷史實實在在的被改動了,從很多照片、影片的細節可以看到改變後的現實,而在一些更隱密的線索(例如辛普森家族的作品等)可以看到改變前的現實)
相信這種現象,很難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吧。
但是科學也可以從量子物理的觀點去看世界,而了解到「現實世界」其實是由集體意識決定的,它不是固定,而是可變的液態世界,那麼對曼德拉效應就不難理解,因為眾人無法接受甘迺迪在1963年就向世界大眾帶來真相,所以允許黑暗勢力暗殺成功。並且集體意識無法接受太過殘酷的事實,所以對發生的事進行了修改(這點和多重人格的情況是相同的)。
科幻小說常會提到平行世界,也就是有許多不同的世界同時存在,有許多個你同時存在不同世界,彼此互相不會干擾。而結合12個維度的概念、多維度宇宙投影機的概念、以及夢境是還未顯現到「現實世界」的無限可能性、以及我們都是源頭、造物主的碎片等,我們可以知道在地球(三維幻象世界)有一個主要的現實會顯現出來,而其他的所有可能性則處在夢境中,沒有被顯現到「現實世界」。
曼德拉效應、即視感/似曾相識 (deja vu)是集體意識正在改變、宇宙正在自我重組、世界正在進行大轉變時,我們會感覺到的一個現象,我們在<2-10. 真實世界的樣貌 (10) - 時間的本質>再繼續探討。
曼德拉效應、即視感/似曾相識 (deja vu)是集體意識正在改變、宇宙正在自我重組、世界正在進行大轉變時,我們會感覺到的一個現象,我們在<2-10. 真實世界的樣貌 (10) - 時間的本質>再繼續探討。
6. 費城實驗:
前面提到只要能改變我們的座標,就能達成「瞬間移動」。那麼,「瞬間移動」真的發生過嗎?
(1943年8月12日,美國海軍測試在軍艦(埃爾德里奇號)上裝置特斯拉電圈,結果成功「瞬間移動」,從費城的軍港消失,出現在諾福克海軍基地附近,又突然消失返回,正好被路過的商船(安德魯.弗萊斯號)看到,於是有一些人知道這個秘密進行的「費城實驗」的存在,並進行調查)
黑暗是什麼?造物主是否有可能也是黑暗的?
造物主/神是用來描述世界的創造者,其實就是我們的集體意識,更完整的我們,所以我們其實也是創造世界的一份子。
以本質上來說,造物主/神就是所有帶有振動、帶有能量的東西,也就是所有一切事物,都是一體成型的。
而黑暗則是用來描述造物主/神的反面,也就是不承認自己是集體意識的碎片之一,認為自己是獨立於神的存在。
黑暗把我們和神分離,並且讓事物一分為二,例如好與壞、善與惡、男與女等,使我們力量減到最低,並失去友善、團結、同理心等品質。
當一個人失去內在的力量,失去在能量池獲取力量的能力,那他就只剩下追求外在物質上的滿足了。
如果人類能夠團結起來,考慮到整個人類種族、人類文明的時候,是否還會像現在一樣重視金錢?
如果你做為一個領導者,考慮到要讓你所有的人民豐衣足食,你會怎麼分配世界上的財富/金錢呢?讓每個人都擁有足夠的錢?還是只拿出10%來給人民,其餘的錢放入自己口袋?
也就是說,如果所有的人和你都是一體的,都是自己人,你是所有人的集體意識,那麼你是否會和大家分享你所有的東西呢?
因此,黑暗的存在,已經自己把自己和光區分開來,說自已不屬於光,那麼就不是合一,而是分離的狀態。根據定義,他們就不可能是造物主、源頭那種合一的存在。
反過來說,只要合一,願意讓自己的光和黑暗融合的人,就不會有分離,沒有分離就沒有黑暗,也就是黑暗就消失了。(可見對合一的理解,是了解所有宇宙真相的關鍵)
也就是說,意識狀態愈高的人,他的光就會愈強,會是更容易親近的人,因為他的意識可能包含我們在內,這樣的人會很了解我們的需要,可以很容易的進行心靈交流。
靈魂覺醒與生命體驗2 - 共同創建新地球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