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生命體驗 (8) - 體驗內在的力量:透過強大的意圖,影響即將發生的事

靈魂覺醒與生命體驗(系列文章)

我們在上一篇談到「意識狀態」的觀念,跳脫一個狀態,而進入到另一個狀態,使自己(暫時)不受原本狀態所對應到的世界的影響。

而本篇我們將談論進到另一個狀態的時候,在那個「更高的狀態」進行互動,並把「更高的狀態」的能量帶回原本的狀態,達到影響(改變)現實世界的效果。

這樣的方式,被稱為「冥想」(Meditation)或是「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英文都有Meditation)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技術、方法?如何進行?它有什麼樣的效果?本篇就來詳細談論。


你能感覺到「水流」(能量場、能量流)嗎?

對於看的到能量場(光、光暈,Aura)或感覺的到能量場的你,本身就知道如何與它互動。(就像身在「水流」之中,自然就知道如何玩水,如何讓水產生波紋、漣漪)

因此,本篇的內容,主要是寫給看不見、也感覺不到「水流」(能量場、能量流)的你。

在你還未擴大「意識狀態」到能感知能量場之前,所有這些事對你來說可能都只是空談、迷信而已。

但是只要你在任何情況下,有任何經驗讓你感覺到能量場的存在,即使只有很小的感覺,都是很有幫助的,請找回並保存那些記憶:

1. 感知能量

舉例來說,你曾經有過手或腳感覺熱熱的、被電的感覺(麻麻的、或手、腳突然跳動一下)、能感覺到磁場(拿著磁鐵時,兩個磁鐵靠近會相吸或相斥)、聽到有人叫你、很安靜時會聽到聲音、視線外覺得有東西飄過去...等。

以上的描述都是關於:存在一些感覺,它們跟現實世界的物品、發生的事不太有相關,但你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

2. 感知夢境

如果上述都沒有也沒關係,你可能睡覺時會做夢。在夢裡,你可能進到一個世界裡,你可能摸到夢境世界的某些東西。那麼請問你,那個摸到東西的感覺是否真實?

哆啦A夢的劇情是:用機器人拉你的臉看看,如果會痛就表示不是做夢。

但如果這一招對你行不通(在夢裡也會痛),代表你的夢境世界比一般人來的真實。

3. 感知世界

另外,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感知事物的呢?

我們以開心的回憶來舉例(但如果你不得不回顧不好的回憶,也不用太擔心)。

你享用一頓美食時開心嗎?戶外旅遊時開心嗎?當你拿起以前的照片時(如果很久沒這麼做了,不妨現在就試試?),看到以前去過的地方、以前的各種經歷、以前的朋友、以前留下來的物品等等,是否會回想起一些過去的回憶?

以前的你,和現在的你有什麼不同?

你還記得以前你對這些事的感受嗎?例如你以前看到戶外旅遊的風景(或其他,例如以前的朋友)時感受如何?

現在的你,再看到這些戶外旅遊的風景(或其他,例如以前的朋友)時感受如何?和以前感受一樣嗎?

你「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否有變化?為什麼呢?

4. 感知自己

請你看著你手上的紋路,它們是什麼形狀的?不同的部位是否有不同形狀的紋路?

你是如何感知到「你自己」的呢?(例如你的手)

你會照鏡子嗎?你感知到的自己,和鏡子中的一樣嗎?

當然,這裡的重點不在於回答上述問題,而是跟隨上述的引導,實際體驗一次。

當你實際去「感知」的時候,你就在跟「水流」(能量場、能量流)互動。

而當你能跟「水流」(能量場、能量流)互動,你就是在為擴大意識狀態做準備。

因為,只需要持續進行互動就可以擴大意識狀態(但是久而不用就會忘記,就跟開車技術一樣),這就是這個練習的主要目的。


什麼是冥想?

冥想的目的是讓自己提升/擴展意識狀態,暫時提升創造能力,並進行創造。

許多人可能會把冥想和打坐、靜坐劃上等號,但事實上,冥想是沒有特定形式的。

有些人可能學過一些冥想的方法。

也許你認為我會在這裡提供冥想的「正確方法」。

不,我不是來教你怎麼冥想的。你可能甚至沒想過,「你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是冥想」。

你會說,冥想至少要坐的像打坐那樣吧,那我就舉「光之手」(芭芭拉 ‧ 安 ‧ 布藍能,Barbara Ann Brennan)這本書的一段話來說明:

"為了發展HSP(High Sense Perception,超感知力),進入意識的擴大狀態是必要的。有許多方法可行,其中冥想是最迅速為人所知的。冥想可以任何形式下練習,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你的形式。在本書的後面我會提供一些建議的冥想方式,你可以從中選擇。我也發現透過慢跑、走路、釣魚、坐在沙丘上觀看起伏的波紋,或者像我兒時一樣坐在森林裡,都能進入意識擴展的狀態。你已經在這樣做了,無論你稱它為冥想還是遐想,或是其他。"

也就是說,「放鬆」、「發呆」就是冥想。

你可以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進入冥想狀態。(不過請確保沒有安全顧慮)

而睡覺做夢的時候,其實也在冥想。

所以冥想其實是代表一種「意識狀態」,也就是進入以「靈性」為主導的狀態。

每個人都帶著兩種狀態在地球上生活:一種是個體狀態,著重在身體以及外在、現實世界;另一種是整體(合一)狀態,著重在內心世界。(「認識生命 (8) - 對於創造,1和100並無不同」所提到的「體驗者」及「創造者」)

因此,冥想就是轉換到「整體」的那個狀態。

在那個狀態,你不會去關注局部的「問題」;你不會很認真的看著一樣東西。即使你眼睛張開,看著某個方向,也只是若有若無的看著,不需要看的很清楚。

請大致了解這樣的「意識狀態」即可,至於你要坐著、站著、躺著、跑步、或採用你自創的方式進行都可以。


冥想時實際發生的事

當你進入到上面談到的「冥想」狀態(也就是「放鬆」、「發呆」的狀態),實際上會發生的事是:

1. 打通能量流

當你不常進入「冥想」狀態(也就是「放鬆」、「發呆」的狀態)的時候,你的容器是阻塞的,如「認識生命 (11) - 奇跡,是意識在擴展/解放」所提到的冰塊一樣,而當你進入「冥想」狀態,你就是在讓冰塊一點一點的融化。

也就是說,「冥想」要看到效果,需要先有一段時期經常「冥想」,等冰塊融化的夠多的時候,「水流」就能流進你,那時就會開始有效果。

而如果持續很久時間沒有讓自己「放鬆」、「發呆」,又吸收了許多負面能量時,水就會又結成冰塊,那時就又得重頭再來。

2. 讓高維的能量流進你

當你打通能量流之後,強大的能量就會流向你。

這代表的意思是,也許你經常「冥想」,並且每次花了不少時間在使冰塊融化。那麼當你打通能量流(打通經脈)之後,下次再開始「冥想」的時候,就會花更少時間,就能感受到能量的流動。(這是一個漸近式的過程)

3. 提升顯化的效率(速度、效果)

當你打通能量流,並且習慣讓高維度的能量自然的流向你,那麼它就可以成為你的創造工具。

當你有什麼願望想要達成的時候,你就可以把它當成一個項目,加入到你的冥想中。

請注意,我並不是指為了某件事,而特地去做一個冥想,然後太過期望那件事可以成真。而只是把它加入你本來就會進行的冥想而已。(原理在下面會談到)


冥想真的有效嗎?

如果你有這個疑問,那首先要釐清的是:你希望冥想帶給你什麼效果?

例如,你可能會說:「我做了冥想(或做了很多次),還是常常發生不好的事、願望還是沒有實現...等等。」

對許多人來說,冥想效果不明顯(或完全沒效果)的原因可能是:還沒打通能量流。

也就是說,如果冰塊還沒融化,那你就很難看到「水流」,很難享受到水流動所造成的變化。

冥想能實現願望的原理是:在自然的狀態下,在「水流」之中,你的願望會非常快的實現。

這個世界(地球)有時間緩衝,所以一個願望需要過一段(可能很長)時間才會顯現。

但在「量子世界」、「水流」之中則沒有時間的緩衝,因此創造的顯化(顯現)時間可以縮到很短。

因此,進入到「水流」之中做許願的動作,比起你在現實世界許願有效的多。

另一個對許多人來說可能的問題是:會常常去檢查冥想到底有沒有效!

在「認識生命 (4) - 處於量子狀態,才是真正的自由(後記)」中談論到「量子疊加態」(也就是真正的自由那個狀態),是一個包含所有可能性的狀態。

而當觀察者去「開箱」檢查的時候,那個狀態就消失,變成單一狀態(你想看到的狀態)。

也就是說:「檢查」本身就是一個會影響結果的動作!

而人們通常會常常去檢查冥想有沒有效,都是帶著「懷疑」、「不相信」的心態去檢查的。

「我懷疑、不相信冥想會有效」,檢查的結果通常會如他所願。

因此,冥想其實是一個很奇特的遊戲:在你許願後,在還沒實現之前,盡量不要去檢查願望有沒有實現。(也就是平常心看待)

這也許就是許多人願望很難達成的原因吧。

如何能做到「平常心」呢?

這是一個「創造」的遊戲,如同「認識生命 (8) - 對於創造,1和100並無不同」所提到的:

1. 創造是分享你所擁有的東西
2. 創造,是在創造體驗
3. 你無法創造你所沒有的東西

當你專注在某個單一事件、物品、人,你會發現你的創造力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你感覺到你無法掌握一切。因此,就會擔心事情不如你所願。

而「創造」是專注在「整體」,專注在你所能掌握的那些事:你的身、心、靈(提升自己);你的內心世界(劇本、導演、演員都是你);外在世界中,你所擁有的部分(而不是別人掌控的部分)

如果你想讓自己自由,就不要去控制他人。(控制他人就是控制自己)

這些大概就是「平常心」的原理。


冥想練習範例

在Youtube搜尋「冥想」,就會有很多影片供你選用。

冥想大致有以下類型:

1. 個人冥想 V.S. 集體冥想:

個人冥想就是你自行決定在何時、何地進行的冥想,冥想的內容、方式;集體冥想就是許多人約定在同一時間,相同或不同地點進行冥想。

集體冥想可以產生強大的能量波。

如果冥想的目的是個人療癒,集體冥想產生的療癒力量(效果)是相當驚人的。

我個人的經驗是參加了一次許耀仁老師舉辦的集體釋放活動(使用釋放法,清理負面能量),眾人在一個房間中靜坐,過一陣子,許多人都出現了能量反應:我是忍不住的很想笑,有些人是哭出聲音來。

那次出現能量反應之後,回家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就感覺到身、心變的更輕鬆了,遇到事情產生的情緒反應也小很多。(當然也比較不容易遇到不好的事)

集體冥想也可以用來改變現實世界。(以物理學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

這個影片可能會讓你吃驚:馬來西亞沙巴島的一個村莊教會基督徒舉手禱告,讓龍捲風止息!

2. 主動式冥想 V.S. 被動式冥想

主動式冥想是指「有目的」的冥想,而被動式冥想是指「沒有目的」的冥想,也就是真正的「發呆」狀態。

這個類別似乎很少被討論到,也就是說,大部分我們聽到的冥想都是「主動式冥想」。

如果要進行「主動式冥想」,需要注意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平常心」,因為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發揮冥想的力量。

因此,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既然「主動式冥想」還是需要「平常心」,那為什麼不採用「被動式冥想」?

事實上,「被動式冥想」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方式。

但是對於生活忙碌、難於靜下心來冥想的人來說,還是「主動式冥想」較容易進行,冥想時可以配合網路上的影片、錄音,透過放鬆的引導以及清淨的音樂來達到冥想的效果。

因此,我只是在這邊提供一個想法:冥想也可以沒有目的。

如果你能夠做到經常性的冥想(例如每週、每天進行),那麼你也可以來試試「被動式冥想」。

從第一次開始冥想,它可能是一件很困難、辛苦的事,畢竟要坐著不動一段時間(例如15~20分鐘)。

之後,你可能在網路上找到不錯的冥想影片,讓你更容易的放鬆,並且習慣一個固定長度的冥想時間。剛開始可能不到5分鐘就覺得很累、很想動、坐不住等,漸漸的可以坐到10分鐘、15分鐘都沒問題。

那麼,再接下來就可以試著縮短「進入冥想狀態」的時間。

如果「進入冥想狀態」的時間夠短,甚至你可能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都會不經意的進入冥想狀態。

那麼,這樣的冥想,我稱之為「被動式冥想」。

「被動式冥想」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請確保在安全的時候進入),沒有姿勢限制,也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停止。

進入「被動式冥想」時,腦中會自然而然的閃過各式各樣的畫面(或聲音),每次都不大相同。也就是說,不刻意的去想像某個畫面(或聲音),而是自然產生畫面(或聲音),這也是很有趣的體驗。

使用「被動式冥想」可以更有效的把高維度的能量帶到你的世界,因為當你在現實狀態(清醒狀態)時,不經意的冥想(發呆)就像是讓「水流」從各個縫隙中滲透進來,讓「水流」填充你的現實世界。

漸漸的你可能就會遇到問題:走路的時候能不能冥想?(在「生命體驗 (4) - 體驗內在的力量:練習去玩自己的身體」中提到的問題)

到那時,你自己就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在那之前,不需要一直去試)

3. 無動作 V.S. 誦唱咒音 V.S. 肢體動作

如上所述,冥想沒有什麼固定的形式,此類別只是較常見到的方式而已。

有的冥想是「無動作」的,也就是只需坐著(或其他姿勢)即可。

有的冥想需要一邊「誦唱咒音」,讓聲音所產生的聲波振動也加入,產生共振效果。

有的冥想需要一邊進行「肢體動作」,例如跳舞,讓舞蹈動作產生的「水流」波動加入冥想之中。

以上方式提供給你,讓你可以依據你的喜好、需求去做選擇。把冥想當成一個遊戲,好好的玩看看吧。


靈魂覺醒與生命體驗(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